原标题:北大教授给儿子问懵了:抖音上还能学这个?
文/孟妈
图/网络
前几天刷到的热门视频,北大心理系教授张昕育儿经引起了我的兴趣,特别是在视频里他就提到了自己孩子利用抖音青少年模式学科普的案例,顿时让孟妈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
张昕第一次接触抖音,也是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儿子问他要玉米淀粉,想学着一个抖音短视频教的方法,调制一下非牛顿流体。作为一个理科男,居然在自己6岁的儿子口中听到这么一个专业的名词,让他对抖音大感兴趣。
这位张昕教授说他家的孩子一直爱看科普和做手工,这下子就难住了资深“手残党”的张教授。还好他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跟着抖音上的手工视频,用家里用的酒精小棉球做小雪花,还跟着抖音上的小视频学会了折伞,短视频的出现真是帮了他的大忙。
使用抖音久了,张昕的儿子还成了小区里的名人。和小区里其他小朋友聊天室,他儿子张口闭口“你知道那个核聚变是怎么发生的吗”这些很多大人都不懂问题,搞得不少家长都来和张昕取经,问孩子在哪里上的补习班,懂得这么多。
对此张昕也只能无奈的摸摸鼻子,“都抖音里头学的。”
有了这样的经历,这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对使用抖音青少年模式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觉得通过这个模式,不但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很多有趣有用的知识,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其实在参与抖音创作之初,张昕也被人批评过,说你一个堂堂北京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怎么去玩抖音这么个“浪费生命”的玩意。张昕不仅不同意这个观点,甚至单独写了一篇长文章驳斥。他认为抖音本身并无对错,关键看你怎么用,抖音上丰富的优质学习内容确实的帮助到了他和他的妻子。
孟妈十分赞同,短视频内容节奏快,内容精炼有看点,很匹配孩子注意力不好长时间集中,对新奇事物有兴趣的特点。就拿张昕教授的抖音号“Dr昕理学”来说,就非常适合家长们学习掌握孩子心理状态。
从“心”的角度看孩子——Dr昕理学
别看这个新开的这个抖音号“Dr昕理学”才两个多月,但张昕老师做儿童心理科普的时间已经超过四年了。张昕一直认为科普就要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在以往的科普文章中,他也喜欢通过一些有趣的配图、自制的表情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点告诉大家。
不同于很多贩卖焦虑的账号,张昕更多的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这目前贩卖焦虑的亲子市场中,给妈妈们带来一个可信赖的学习来源。
在我看来,很多育儿焦虑都来自于“不理解”,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比如为什么孩子敢从特别高的地方跳下来,做那么危险的举动。张昕分析这是一种叫做个人神化的错误信念,孩子会下意思的认为自己是无敌的,是超人。
在知道了孩子怎么想之后,我们就可以给孩子灌输你还在长身体的阶段,很多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锻炼去弥补,所以要远离那些可能伤害到自己的行为。
你看了解儿童心理学,就是掌握了一把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通过观看Dr昕理学,我们可以更好的根据孩子的心理问题去选择教育的方式。
同时和孩子一起刷一刷抖音,刷一刷有意思的内容,也能消弭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感,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原来和我在一起学习”,从而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类似Dr昕理学的账号还有不少,下面孟妈再和大家分享几个我关注的抖音达人账号。
公安大学博导来上课——王大伟教授工作室
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毋庸置疑,更难得是王教授喜欢通过分享日常和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些专业的安全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就拿这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两个女孩的童话》来说吧。
故事中的两个小女孩,A女孩的父亲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灵,告诉她世界上只有美好的事物,而不存在危险;B女孩的父亲却告诉自己的女儿,这个世界上有鲜花,但也有大灰狼,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危险。
结果A女孩天真烂漫的生活到了23岁,但在坏人面前一点抵抗力都没有,而B女孩虽然心理不向A那么阳光,但可以及时的规避危险,幸福快乐的过完她的人生。
故事讲完,王教授让我们家长自己做选择,因为安全教育有它的两面性,不可否认的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心理阴影,但真遇到危险,有提前做准备的孩子才更能生存下去。
其实我相信作为妈妈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B女孩的故事。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会成为一个美丽的瓷器,虽然看好但一碰就碎。王大伟教授总是能把问题讲透,直指本源,很有思考的价值。带娃其实也是个不断思考的过程,王大伟教授的短视频却总能给我一点新启发,这也是我推荐这个账号的原因。
一针见血的育儿指导——李玫瑾讲育儿
在《圆桌派》《开讲了》等节目上屡有亮相的李玫瑾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她的很多育儿观点都曾登上过微博热搜榜。
“话糙理不糙”李玫瑾教授讲育儿总是给人一种“嗯,就是这样才对”的感觉。
有时候家长们无心的一句“你未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你就这一条路,考不上大学你就没路了。”李教授认为,天无绝人之路,家长在帮助孩子成长的时候,不要把他的路堵上,不要去用社会标准要求自己和孩子。
李教授总是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答问题,从而发现一些我们平时忽视掉的教育细节,这是我推荐她的原因之一。
实战案例分析讲解——GY局长-孩子的安全官
我国在防性侵、防拐骗、校园欺凌等儿童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GY局长觉得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提高孩子自我的保护意识,于是从少儿实践工作转到专心从事儿童安全教育,他的抖音号也偏向于各种实战。
“小孩子又不傻,怎么可能连这些常识都不知道?”但从GY局长的实践调查中你会发现,孩子对陌生人都并没有很强的防范意识。那么在90%的儿童侵害类案件都属于熟人作案的情况下,想要让孩子自己学会保护自己,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了。
因此我会推荐大家带着孩子一起多看看GY局长的短视频,通过学唱《六一防拐歌》、破解人贩子“捡玩具”、“试吃试喝”、“检查身体”等套路,让孩子更直观了解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怎么应对。
看完这些账号的内容后,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一样,对抖音有个全新的认识:原来ta居然是这么好用的教学工具。
除了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卫生保健,儿童心理,营养膳食等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累积,孩子在成长,作为家长也一样要跟着一起成长。抖音上各种丰富的育儿知识,都只需要短短1分钟左右的时间get到,利用这些碎片时间,掌握包括“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内父母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被樱桃卡住了喉咙,万分危急之际,母亲抱起孩子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紧急施救,成功让孩子将樱桃吐出,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后来这位妈妈回应,她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从抖音上学的。
孟妈发现自己对于海姆立克急救法也掌握的不太熟练,于是那几天我都在通过抖音短视频,各种学习了下,一下子对这套救命法掌握的更熟练了。
你瞧,抖音短视频就是个普通的信息载体,要怎么用好它,关键还是看你!
至于很多家长在孩子使用抖音时担心的沉迷问题,孟妈觉得堵不如疏。
如果家长让孩子觉得“玩手机是件需要严格控制的事情”,会适得其反。家长越是禁止,对孩子则越是吸引,如果他不珍惜玩手机的机会了,还会沉迷吗?很多时候,人沉迷某件事情,只是其恶劣亲子关系和不健康人格的外在表现,而非内在原因。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根源往往在于长期缺乏来自家长的陪伴。
这种陪伴不仅仅是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学习话题,丰富的精神交流和高质量情感互动,成为真正的朋友。这对很多传统的中国家长来说,难度极高,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一刀切的方式处理亲子关系。
孟妈觉得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破解长期冰封的亲子关系,堵不如疏。我和张昕夫妇一样,从来不反对孟子用电子产品,主动陪着他一起刷抖音,帮他排雷,还能一问一答增进感情,这恰恰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甚至孟妈也会和这对夫妇俩一样偶尔会犯个懒,不想带孩子,那么将把短视频当作一种辅助带娃,甚至辅助教育的工具。在我们的正确引导和监管下,孩子可以借助短视频工具学习新知。
过去,逛公园、吃大餐、买玩具可能是80、90后们过节的方式,而现在,新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小朋友们可能更想央求家长让“多玩半小时手机”。当有一天孩子和你说,“妈妈你可以陪我多聊半小时吗?”的时候,或许才是真正对抗电子产品的成功。
他们在网络中长大,在网课中学习,也渴望在互联网中获得快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但他们也是刚出炉的小船,需要桨,不能全靠浪。
孟妈觉得主动保护好我们的孩子,为他们成长的每一步护航,才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在六一儿童节抖音公布的一份《抖音青少年模式数据报告》里,可以看到在抖音青少年模式下,5岁萌宝最爱动画视频,到了8岁最爱绘画手工,而对于14岁的青少年来说,最有吸引他们的则是各种科普视频。
所以现在除了有趣的段子外,我最喜欢就是在抖音上发掘那些值得关注的育儿号。希望我的“秘方”能够成为引子,帮大家打开新世界~
-END-孟妈
90后“小鲜妈”,爱生活、爱分享,爱孟子也爱孟子他爹。笔耕多年,积累了近85万粉丝,和各位宝妈分享最新最潮的带娃姿势,科普最酷最有趣的母婴内容。
评论列表 (0条)